『 項目征集 』華育興業征集2022年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95號)精神,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華育興業積極響應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號召,積極支持高校共同開展產學合作協同育人的項目。特此向全本科院校征集華育興業2022年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有合作意向者。
項目內容
新工科、新醫科、新文科、新農科、新商科建設項目
擬設立4個項目。聚焦新工科,面向全國具有代表性的地方高校、應用型高校,圍繞數據科學、人工智能、應用數學、數字經濟、電子商務、經濟管理、物流、經管類等相關專業,以打造應用型人才為導向,以高校為主導,與企業共同構建符合市場需求的專業設置方案、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開展以企業冠名班或產業學院為落地主體的聯合人才培養范式,整合師資資源,共同編寫教材,開發教學課件,共建聯合實驗室、教學資源庫、雙創工作室、校內實訓基地等,加速學科建設,探索“校、企、政、行”多方合作的產教融合。
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項目
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項目擬設定12項,面向全國本科高校,由華育興業提供經費和相關平臺,圍繞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相關技術在區塊鏈貨幣、數字金融、數字營銷、智能財會等不同行業領域的應用,探索“大思政”理念下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基礎學科改造升級的新方向、新路徑。
要求由高校專家基于華育興業支持的相關平臺和資源,開發符合未來專業發展和區域引導趨勢,跟產業需求和行業應用內容緊密結合,適合“大數據+X”、“人工智能+X”教學融合更新的高質量課程資源,助力更多地方性高校、應用型本科傳統專業和四新學科的建設與改革,促進地方性高校的學校競爭力和品牌建設。
師資培訓項目
擬設立10個項目。圍繞當前的產業技術熱點,通過線上或線下方式協助提升一線教學教師的技術和課程建設水平。具體師資培訓如下:
1)大數據方向師資培訓項目,基于企業開發的課程和實際案例,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培訓內容:數據分析與挖掘、數據采集與處理、大數據技術導論、Python、Hadoop、Spark、HBase等
2)人工智能師資培訓項目,基于企業開發的課程和實際案例,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培訓內容:人工智能技術基礎、機器學習、深度學習、機器人、人工智能項目實戰案例等。
實踐條件和實踐基地建設項目
實踐條件和實踐基地建設項目擬設定50項,主要面向全國本科院校,重點圍繞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相關技術方向,支持高校結合區域產業特點建設專業實驗室、實訓中心和及實踐基地,落地項目形式包括不限于校企共建實驗班、共建校內實驗室、校外實訓基地、考試認證中心,通過多維度合作建設校本實踐資源、探索實踐教學創新模式、提升實踐教學質量,推動高校培養應用型、創新型、復合型人才,推動區域技術和產業發展。
申報條件
(一)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項目
1.主要考慮開設面向全國高等院校數據科學、人工智能、計算機、信息工程、新商科等相關專業的高校學院教學領導、專業負責人;
2.優先考慮有意向圍繞數據科學、人工智能、智聯網、機器人、新商科等相關專業打造產業學院的高校;
3.優先考慮與華育興業在實踐教學基地共建、圖書編寫、雙師課堂教學等方面具有良好合作基礎的院校;
4.優先考慮與華育興業開展線上、線下教學實訓作為學校教學補充的試點合作院校。
(二)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項目
1.項目負責人須為大數據、人工智能融合學科或大數據、人工智能、新商科等學院(系、中心)領導或相關專業負責人,具有教授、副教授或同等職稱,且從事相關理論實踐教學不少于3年,并具有課程開發經驗;
2.本項目針對開設信息通信專業群、數學統計學類、商科金融類專業以及傳統專業智能化改造的學院或院系,所屬傳統專業在區域內領先且在相關行業具有較強影響力;
3.申報院校具有可根據學校特色設計開發適合本校相關課程的師資與軟硬件條件,鼓勵項目負責人整合專業領域專家和跨專業團隊申報,同一團隊只能申報一個行業方向;
4.申報院校應在課程建設和教學方面積累一定經驗,每個申報項目須至少包含1 門已開課或計劃納入教學的專業核心課程,建設內容包括完整的教學內容和課程資料,每門課程學時安排應不少于32學時。
5.項目負責人主持過相關方向科研項目,出版過對應行業領域相關技術教材或獲得國家級/省級精品在線課程的優先考慮;
6.優先考慮選擇華育興業為該專業發展的優先教育合作方,以及專業發展所需的技術及產品供應商的高校;
7.優先考慮與華育興業開展實質教學內容改革、實踐條件共建合作的院校以及各區域具有影響力的地方性高校。
(三)師資培訓項目
1.項目申報人為全國高校相關專業的負責人;
2.申報專業包括信息通信專業群、數字經濟專業群、機器智能專業群三大專業群相關專業;信息通信專業群包括計算機類、電子信息類等技術相關專業(如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軟件工程、網絡工程、人工智能、智能科學與技術、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機器人)。數字經濟專業群包括數字金融類、數字貿易類、智慧財會類、智慧營銷類等相關專業機器智能專業群包括機械類、自動化類、電子信息類、計算機類等相關專業;
3.學校提供不少于100平米培訓場地和80臺學員PC,并搭建符合培訓要求的教學及實訓環境;
4.申報單位具有較強的培訓組織協調能力,有成功組織過大型培訓項目者優先;
(四)實踐條件與實踐基地建設項目
1.本項目需以學校或二級學院為單位組織申報,學校設有本科生或研究生的大數據、人工智能相關專業課,項目負責人須為學院教學分院長、專業主任或學科帶頭人;
2.學校能提供實訓場地、PC設備及服務器,并搭建滿足50人教學和實踐要求、能實現校企聯合培養的教學及實訓環境;
3.優先考慮重視產學合作實踐條件建設,本年度計劃實施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相關專業校企聯合實驗室建設項目的高校;
4.優先考慮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向有清晰的人才培養方案規劃和培養模式的高校,優先考慮承擔區域政府組織、事業單位、社會企業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培訓的院校;
5.優先考慮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向有專業基礎實驗室,側重綜合型實訓實戰場景構建的院校;
6.優先考慮已經建立大數據、人工智能專業或專業方向但缺少相關課程資源、師資和實驗實訓配套的高校;
7.優先考慮與華育興業開展實質性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師資培養、課程體系改革、打造校企合作品牌的合作學校。
聯系方式
企業項目負責人:霍慶功
電話:15501182370;
郵箱:2583900630@qq.com